AN-0997: ADM1062至ADM1069的“乒乓”配置指南

简介

ADM1062至ADM1069 Super Sequencer®超级时序控制器是 可配置电源监控/时序控制器件,可针对多电源系统中的电 源监控和时序控制提供一种单芯片解决方案。

ADM1062至ADM1067器件能够监控多达10个输入轨(VH、 VP1至VP4和VX1至VX5)。ADM1068至ADM1069能够监控 多达8个输入轨(VH、VP1至VP3和VX1至VX4)。两个内部 可编程比较器连接到各输入轨,用于实现欠压和过压跳 变;在容许的工作电压和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跳变精度 为±1%。ADM1062至ADM1069具有强大的63状态时序控制 引擎(SE),是许多应用的理想之选,如用于接通和关断多 个电源的复杂多路输入/输出时序控制等。

某些应用中,输入轨的数量超过单一器件上输入引脚的数 量。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多个器件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 功能更强大的超级时序控制器组,其输入数、输出数和时 序控制引擎的状态数是各器件的相应数量之和。利用一种 简单的配置,器件之间可以在请求时转移时序流程的控制 权,器件之间通信所需的物理链路数量得以降至最少,同 时能够保持快速的系统故障响应。“乒乓”配置就是这样一 种配置,它可以像打乒乓球一样来回传输脉冲信号,从而 允许器件交换时序流程的控制权。

本应用笔记讨论“乒乓”配置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figure 1

乒乓配置原理

乒乓配置适用于需要对超过单个器件处理能力的许多供电 轨执行复杂时序控制操作的用户。

乒乓配置的原理是利用时序控制引擎(SE)产生的脉冲信号 建立器件之间的通信,以实现一种合作式时序流程操作, 时序控制权可以在器件之间自由交换。脉冲信号用于时序 控制权转移和故障状态指示。要将控制权从一个器件转移 到另一个器件,典型流程包括下列步骤(见图2):

  1. U1执行时序控制,U2等待“乒”信号。
  2. U1停止时序控制,并向U2发送一个“乒”信号。.
  3. U2接收该信号,回送一个“乓”信号作为应答,并且开 始执行时序控制。
  4. U1接收U2的应答信号,然后等待下一次时序控制权交 换的“乒”信号,或者如果所有时序控制要求均已实 现,则进入电源良好状态;在后一种情况下,它也可 以等待信号/条件以启动关断时序控制。

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将时序控制权从U2再转移到U1。

当两个器件的所有时序控制均已完成并达到电源良好状态 时,流程结束。如果需要,SE可以继续执行关断时序控制。

该系统可以实现快速故障响应。如果在流程中发生故障, 系统中的所有器件都将迅速进入其指定的故障状态,这些 状态由其SE预先定义。有关故障检测机制的详情,参见 “快速故障响应”部分的说明。

乒乓配置的一些优势如下:

  • 硬件配置简单;对于各器件,仅使用一路输入和一路 输出引脚。该输入引脚甚至可以与其它电压输入轨共 用(参见“可选输入轨设置”部分)。
  • 快速系统故障响应,防死锁。
  • 无需使用更多输入/输出引脚便可实现多器件配置。

figure 2

双器件配置

器件设置


本部分详细讨论一个基本双器件乒乓配置示例。

图3显示了两个器件的连接。选择各器件的一个输入引脚 和一个输出引脚用于乒乓信号通信。两条线T1和T2将U1 和U2连在一起。每个选定的输出引脚连接到另一个器件的 选定输入引脚。可以选择使用器件的任何输入和输出轨, 但推荐将VXx引脚配置为数字输入。

本例中,输入和输出引脚是随机选择的。U1选用输入引脚 VX3和输出引脚PDO8,U2选用输入引脚VP2和输出引脚 PDO10。

figure 3

ADM1062至ADM1069评估套件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可以用来配置输入和输出引脚的特性。使用GUI将器件的 乒乓通信输出(本例中为U1的PDO8和U2的PDO10)设置为 由SE控制,并且强上拉至VDDCAP。本例中,两个器件的 其余输出以同样方式设置,用于演示目的。U1的VX3和U2 的VP2均设置为数字输入,用以检测彼此的乒乓输出信号 的输出电压,阈值根据相应的输出电平设置。例如,U1的 输出PDO8被设置为上拉到其VDDCAP引脚,典型电压为 4.75 V,然后根据SE的状态,PDO8的输出电压为4.75 V或0 V。为检测差异,将U2的VP2输入设置为阈值在2.5 V左右的 欠压故障检测器。

推荐将VXx输入用于这种配置,以便该输入的UV/OV比较 器能够用来监控其它输入轨,并且用作警告检测器(更多信 息参见ADM1062至ADM1069数据手册)。如果使用VXx作 为乒乓配置的数字输入,则需要将检测模式设置为电平检 测,而不是边沿检测。有关设置的详细信息,参见器件评 估套件数据手册。

本例使用的其它输入为两个器件的VH和VP1引脚。VH引脚 连接到12 V供电轨,以便向器件供电;VP1引脚通过一个公共 开关上拉到5 V供电轨,用于启动乒乓演示。

本例的引脚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table1

本例中,两个器件被设置为利用乒乓信号执行几次时序控 制转移流程,然后达到电源良好状态。

硬件配置相对简单。乒乓技术大部分是通过软件配置实 现。器件的可编程SE在这种应用中起着主要作用。

使用SE之前,应设计系统的时序图,即乒乓通信所需状态 的时序设计概览,这是乒乓配置设计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图4给出了设计用于本例的时序图。

figure 4

图4为整个系统的时序图概览。它以两个器件的SE状态为 参照,显示了T1和T2通信线的状态(高电平或低电平)。注 意,T1代表U1 PDO8输出的状态,它由U1 SE控制,并由 U2的输入VP2进行监控;T2代表U2 PDO10输出的状态,它 由U2 SE控制,并由U1的输入VX3进行监控。请记住,输出 的状态无法在一个状态之内改变(例如,T1无法在状态A3 中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它只能在状态改变时改变。

注意,这些器件只能通过对方器件的通信输出监控彼此的 状态。例如,U1只能通过监控T2来确定U2的状态。换言 之,U1控制T1并监控T2,U2控制T2并监控T1。

下文详细说明图4所示的各部分。

下面详细讨论乒乓时序控制的转移流程。

图5是图4所示时序图最左边部分的放大图,这是第一次进 行时序控制转移的地方。

图5中进行了下列时序操作:

  1. U1执行SE中设置的正常时序控制操作;时序控制可以 使用多个状态,本例中使用两个状态(A1和A2)。为了 仿真时序控制操作,各状态持续400 ms,将一个附加 输出引脚驱动到高电平,并从PDO1开始。在这些状态 中,U1使T1(PDO8输出)保持高电平。(本例中使用400 ms是为了便于目视检查。如果输出连接到LED,则可 以自由配置该值。)有关SE配置的详情参见表2。
    与此同时,U2处于空闲状态,T2为高电平(PDO10输 出),U2监控T1。当T1变为低电平并保持该状态1 ms时,U2就会进入下一个状态。本例中乒乓流程所用 的1 ms和2 ms持续时间是为演示目的而选择的,用户可 以设置为0.1 ms和0.2 ms,以获得更快速的故障响应。
  2. U1完成时序控制操作,准备将时序控制权转移给U2。 U1进入状态A3,拉低T1并发送一个“乒”信号,像叫醒 电话一样触发U2。
  3. T1变为低电平并持续1 ms后,处于状态B1的U2满足条 件,进入下一个状态B2,进而拉低T2并保持2 ms(2 ms 超时时间),然后进入下一个状态B3。这相当于一个 “乓”信号或对U1“乒”信号的应答。
  4. 状态A3的退出条件之一是T2变为低电平并保持1 ms。 (还有一个超时退出条件,设计用于防范故障,详见 “快速故障响应”部分。)这就是U2的“乓”信号。一旦满 足该条件,U1就会进入下一个状态A4,将T1拉回高电 平并保持1 ms(1 ms的超时时间),然后进入下一个状 态。状态A4称为缓冲状态,其作用详见“时序和缓冲” 部分的说明。
    此时,U1到U2的时序控制权转移完成,U1进入状态 A5,等待U2的“乒”信号。U1的状态A5相当于U2的状 态B1。
    U2进入状态B3,开始按照SE中的程序执行时序控制操 作。状态B3和B4的作用与状态A1和A2相同。
  5. 状态B4之后,时序控制权再次从U2转移到U1,方式与 前面步骤2所述相同。

时序和缓冲


状态A3的退出条件要求T2变为低电平并保持1 ms。这就会 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状态B3产生的“乓”信号要持续2 ms?

答案与器件的时序规格有关。器件时序控制引擎的精度为 10%,这意味着SE设置和检测的时间误差可能为±10%。如 图6所示,如果SE设置B2持续1 ms,不同器件的实际时间误差 可能为±0.1 ms。在最差情况1下,该状态的实际持续时间为 0.9 ms或1.1 ms。该±10%定时精度也适用于器件的时序检测 功能。因此,在最差情况2下,B2的设计持续时间为1 ms, 但实际仅持续0.9 ms。这意味着T2变为低电平并持续0.9 ms, 充当一个“乓”信号。与此同时,A3等待一个1.1 ms(最差情 况)的“乓”信号。这样,A3无法识别该“乓”信号(因为仅0.2 ms太短),转而进入故障状态(见“快速故障响应”部分)。

因此,让B2持续2 ms的原因是克服定时不精确性问题,为 A3检测“乓”信号提供充足的时间。

figure 6

时序精度考虑还导致在该设计中使用状态A4。器件的实际 状态时序可能在±10%范围内变化。如果SE的配置中不存在 状态A4,则在T2变为低电平并持续1 ms后,即U2进入状态 B2并持续1 ms后,U1退出状态A3并进入状态A5(参见图7)。 A5是与B1相似的等待状态,等待U2发出“乒”信号,即T2变 为低电平并持续1 ms。因此,在状态时序误差为±10%的最 差情况下,U1 SE在U2进入B2后仅0.9 ms就会从A3转入A5。 如果B2持续2.2 ms(最差情况),处于状态A5的U1将检测到T2 低电平持续1.3 ms(参见图7中的阴影区域),从而将其误认为 是U2发出的“乒”信号,因此进入下一个状态,导致它唤醒 并意外开始执行时序控制。

figure 7

加入时序缓冲状态A4后,两个状态之间会有1 ms的延迟。 此时,将A4置于A3与A5之间,即使在最差情况下(U2进入 B2,0.9 ms后A3退出,B2持续2.2 ms,A4仅持续0.9 ms),处 于状态A5的U1仍然只能检测T2(如果它变为低电平并持续 0.4 ms,参见图8中的阴影区域)。因此,U1不会像对一个 “乒”信号一样对它做出反应。

figure 8

快速故障响应

所有器件必须按照时序正确工作。如果一个器件发生故 障,另一个器件应能知道并快速做出响应。如果故障防范 设计不佳,可能导致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器件发生故障, 另一个器件继续对供电轨进行时序控制,或者陷入死锁 中,等待其它器件的信号,而不知道其它器件已经处于故 障状态。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SE需要精心编程,考虑所 有可能的故障状况。

使用乒乓配置的重要优势之一是它能对故障状况快速做出 响应。

图9显示了不同状态采用的故障监控技术。ADM1062至 ADM1069具有多种机制来检测输入故障。如果器件自身检 测到故障状况,它应转入SE中的预定义故障状态,并将其 乒乓输出拉低。

figure 9

对于所有时序控制状态(例如状态A1、A2、B3和B4)中的乒 乓配置,器件都应监控乒乓通信线的故障状态。从时序图 设计看,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当一个器件处于时序控制状 态时,另一个器件的乒乓输出应保持高电平(见图4)。如果 此输出为低电平,则表示该器件发生故障。例如,在状态 B3中,U2应监控T1,如果T1变为低电平,则表示U1发生 故障。这些状态的警告功能可以用于监控通信线。

在A3和B5等状态中,一个器件产生“乒”信号并等待“乓”信 号,如果另一个器件在(用户定义的)一定时间后未响应, 该器件应认识到发生故障。为此,该状态需要利用超时功 能检测故障。例如,在A3中,如果T2变为低电平并持续 1 ms,则进入A4状态;如果超时10 ms,则进入故障状 态。这种情况下,如果10 ms后U2未用“乓”信号(拉低T2)响 应“乒”信号,U1就会进入故障状态。

在B1和A5等状态中,器件等待“乒”信号,无需设置故障防 范机制,因为其退出条件为T1变为低电平并持续1 ms。这 种情况下,如果U1在A1或A2中检测到故障状况,或者在 A3中检测到超时,U1就会进入故障状态,T1变为低电 平。1 ms后,U2进入B2,保持2 ms后进入B3。在B3状态中, U2检测到T1仍为低电平,因而进入故障状态。

根据这种设计,如果一个器件发生故障,另一个器件将能 在不到1 ms的时间内做出响应(如果乒乓通信状态时间使用 0.1 ms和0.2 ms)。因此,这种设计能够实现快速故障响应。


可选初始状态设置


在以上设计示例中,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两个器件必须同时 开始时序控制。例如,在U1进入A1的同时,U2进入B1, 否则,上述故障监控机制就会触发故障状况。在该例中, 这是让两个器件的VP1输入通过一个公共开关连在一起而 实现的。然而,通常在实际操作中,这可能难以实现。最 佳建议是采用以下程序:

U1可以在T1为低电平时开始时序控制,为了启动第一次时 序控制转移,U1拉高T1,如图10所示。为使U2对此做出 响应,将状态B1的退出条件更改为:T1保持高电平1 ms。 这种情况下,开始时间便不像上一个例子那样重要。只要 发出第一个“乒”信号时U2处于B1状态,这种方法就会有 效。

注意,这种方法只需用于发出和检测第一个“乒”信号,其 余的时序图设计应与图4所示相似。

figure 10

可选输入轨设置


通过采用某种硬件架构,可以实现乒乓信号传输,而无需 各器件都专用一个输入轨。某些输入轨可以与通信线一起 使用,同时提供电压监控和乒乓信号接收功能。这样,使 用两个ADM1066器件将能监控多达24个输入轨。这种架构 适用于其中一个输入轨在整个时序控制操作中始终连接到 一个恒定电压源的器件,该电压源可以是启动时序流程并 在此后保持恒定的一个输入电压。例如,上一个例子图3 中的VP1可以是该电压源,一般是VH引脚。

图11显示了这种架构的一个例子。它在原器件连接设置上 进行了修改,现在不只是使用VX3进行乒乓信号传输,而 是使用VH引脚(上例中用于提供器件电源)提供电源并进行 乒乓信号传输。其背后的构想是利用VH引脚上的临时压 降作为乒乓通信线的低电平信号,这一压降仅持续很短的 时间,并且仍然很高,足以为器件供电。如果VH发生故 障,器件将能在下一个状态中检测到该故障。

figure 11

在这种设置中,另一个器件U2(它控制T2)的乒乓输出被设 置为开漏型,由 SE控制(而不是像上例那样拉高到 VDDCAP)。

这一架构需要四个外部元件:R1、R2、R3和Q1。三个电 阻(R1、R2和R3)形成两个分压器电路,NPN晶体管(Q1)用 作开关。使用晶体管是为了提供低阻抗的干净电源,从而 提供器件所需的电流。

当U2将其乒乓输出设置为逻辑高电平(输出开路)时,无电 流流经R2。Q1上的基极电压等于VCC,Q1接通。U1的VH 引脚上的高电平电压VHHIGH等于VCC – 0.7 V,其中0.7 V是 Q1的VBE。

一旦U2的乒乓输出变为低电平(输出漏极),R1和R2就会形 成一个分压器,使得Q1的基极电压等于VCC × R2/(R1 + R1), 因此VH引脚的低电平电压VHLOW等于VCC × R2/(R1 + R1) − 0.7 V。 注意,VHLO应足够高,以保证器件正常工作。

VH引脚欠压故障阈值VHTH为VHLOW与VHHIGH之间的值。

equation:
VCC × R2/(R1 + R2) − 0.7 V < VHTH < VCC – 0.7 V
and
VCC × R2/(R1 + R2) − 0.7 V > required supply voltage

这种情况下,U2发送的低电平乒乓信号会被U1识别为VH 引脚发生欠压故障,并且可以像图3所示的VX3引脚一样使 用。U1的VH引脚现在能够辨别T2的逻辑差异,因此脉冲 信号可以在器件之间传输。注意,仅“乒”和“乓”状态要求 VH变为低电平,而在其它时序状态中,U1应持续监控VH 引脚的电平,判断是否真正发生电压故障。

应用示例

12 V供电轨VCC将欠压故障阈值VHTH设置为10.5 V。如果低 于此电压,就会产生故障。它还满足VHTH < VCC – 0.7 V的 要求。在软件输入配置部分中的电压阈值下设置VH引脚 的该值。

选择电阻的值(R2和R3)。R2和R3的值决定流经分压器的电 流。提高电阻值会降低漏电流。二者均设置为100 kΩ。接 下来选择VHLOW的电压。将其设置为10 V,足以保证器件 电源,同时低于VHTH。现在,

equation
VCC × R2/(R1 + R2) − 0.7 V = 10 V
其中:
VCC = 12 V.
R2 = 100 K.

然后计算R1的值,它大约等于12 kΩ。

table 2

table 3



作者

Naiqian Ren

Naiqian Ren

Naiqian Ren是ADI公司在爱尔兰科克的精密转换器技术部门的应用工程师,Naiqian于2007年加入ADI公司,拥有都柏林城市大学的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利默里克大学的VLSI系统硕士学位。